國土資源部今天將發布今年供地計劃,各地的土地供應也將重新開閘。業內人士認為,在明確了加大住房用地供應量及確保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的原則后,今年的土地市場將迎來結構轉變。
根據此前國土部發布的今年全國土地利用計劃,住房用地量的增長要明顯高于去年,并確保保障性住房、棚戶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應量的70%。去年全國建設用地供應31.9萬公頃,其中住宅用地為7.7萬公頃;全國批準建設用地57.6萬公頃,住宅用地僅占10.8%。
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認為,土地供應結構要變,包括促進存量土地入市以及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權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應更關注保障率而不是土地出讓款,改變價高者得地的模式,降低土地的溢價率,從而為房價降溫。
〖同致誠評論〗2009年房地產、土地市場的調控主線明確了是穩定房地產市場,此次土地供應結構的轉變,特別是住宅用地比例的大幅度增加,以及保障性用地、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棚戶改造等住宅比例的提升。但目前招拍掛模式下的土地市場,土地市場增加了一定的透明度,但市場預期以及市場上對土地的競爭日益激烈,地王頻現,一方面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另一方面,開發商對市場預期的看好,也在為自己正在建設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造勢,提高房地產的售價。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確保保障性用地等落實到實處,是引進政府開發企業進行操作,還是引進開發商共同合作開發,這都值得商榷,特別是在操作上,目前保障性用房質量上的問題如何解決,都需要政府加強該類型項目的監督管理和社會公眾對此的監督。